当前位置: 首页>征文>征文活动
《一台CT的自述》
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科室:放射科
作者:敖平
编号:oFDoH6s-Klejl8skf1SP38eWT9IE
编号:oFDoH6q4o503EVmUHmQipgXY0wAs
编号:oFDoH6u87e8TBA807T6NItzPlj0o
编号:oFDoH6gF3XR7a48M2gYA1GkVvBy8
编号:oFDoH6nP9pCzLRY3o9zwMUu16N_I
编号:oFDoH6iA9CtrsgDucOVvhA5gZHvA
编号:oFDoH6qTu9U9ZqTi8mAm2N6Ph4WM
编号:oFDoH6khW61jN0C0Kr8o28H3dFkI
编号:oFDoH6lqPCiztyXH7xlK069dCSKw
编号:DPSA5qU9
编号:QCSBarLV
编号:oFDoH6uR0j2mS6mIk0uOuihfMcSU
编号:oFDoH6o82YJLfsOymkyFPW0rx5Rs
编号:oFDoH6iXPx6lYGwKMIKqSlR1R-uI
编号:oFDoH6kjQcnWSqXfHMRUjmX6eI1I
编号:oFDoH6v7jkpG77GhmnXtWy3_CP3c
编号:p7NEilUz
编号:y5ZrwThx

我的名字叫做Optima ct660,我是一台64128层螺旋CT,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我和我伙伴的故事。

12年前,我出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美丽的东方国度。初到这里的情景我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一个初春的早上,天气晴朗,蔚蓝天空下,满山桃花朵朵开,一大群人簇拥着我,把我送入住了宽敞明亮的大house,四面都是厚厚的墙,一面墙上有着大块透明的玻璃,透过它我能看到对面屋里有一群可爱的人们。后来我知道,他们是接下来将要陪伴我多年的伙伴。

陪我一起到这里来的还有两位工程师,通过他们的仔细讲解,医院的伙伴们很快就对我有了基本的了解,不几天,我就正式开始工作了。那天我记忆深刻,医院为我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有来自政府部门、上级医院的领导,有各科室的医生以及市民代表。那天,我就是那个最靓的仔。作为当时这个城市医疗系统内的顶级CT机,我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关注。当然,作为明星,我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随着我的到来,各种CT血管检查,比如头颈部血管CTA、肺动脉CTA、主动脉CTA、冠状动脉CTA、门静脉CTPA、四肢血管CTA都被给予了厚望,科室成立了攻关小组,派出骨干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科室组织技术和诊断老师们查阅相关资料,不断讨论学习,攻坚克难,很快就有了大致的扫描预案。

到现在我仍清楚的记得我到这里完成的第一个血管CTA检查,那是一个60岁的婆婆,因心前区疼痛不适,临床考虑冠心病。得知我的到来可以完成冠脉CTA检查后,便慕名前来。我的技师和医师伙伴们在对婆婆进行相关评估认为可以进行冠脉CTA检查后,开始对她和家属进行检查前的宣教,告知他们检查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呼吸训练等。另一边,小伙伴们根据婆婆体重等身体指标计算好增强注射速率,用药量等等一系列数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扶婆婆慢慢躺上检查床,连接好心电监护,做好非检查部位防护,检查室铅门缓缓关上。还没开始扫描,我看到婆婆开始变得紧张,呼吸变得急促,心率波动起伏也变得大了起来。我的技师伙伴们也注意到了,推开门来,走到婆婆身边,拉着婆婆的手,慢慢给她做心理辅导,告诉她不要紧张,保持心率和呼吸的平稳。经过几分钟的休整,婆婆的呼吸变得平稳,心率也降了下来,小伙伴再次关上铅门。

铅玻璃另一侧的扫描室内,我看到不光有我们科室的伙伴,还有来自心内科的老师们,十多双眼睛注视着我。这下轮到我们技术老师紧张了,见她轻咬着嘴唇,扫描的操作步骤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在脑海中浮现。查看患者和心电监护仪无异常,看了一眼扫描按钮,轻轻按下按钮,扫描床开始移动,完成定位相扫描。接下来,划定扫描范围,再一次按下扫描按钮,完成心脏平扫。然后,技术和诊断老师一起查看图像,确认图像扫描范围足够,图像质量符合要求。接下来检查进入关键步骤,护士老师开始抽药、连接静脉通道,技术老师也再次来到婆婆面前,告知婆婆药物注射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反应,比如会感觉到胀或者烧灼感等,缓解婆婆的焦虑。铅门再次关上,随着吸气、闭气的指令,不光婆婆吸气后屏住了呼吸,扫描室内大家也差不多同时屏住了呼吸,静待结果。随着检查床的移动,只几秒钟功夫,冠状动脉CTA的图像已全部出现在扫描工作站屏幕上。图像血管显影清晰,虽然部分层面图像存在轻微错层,但经过诊断老师和心内科医师共同判定,图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经过工程师简单后处理,就获得了完美的冠状动脉图像,宣告我院第一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取得圆满成功,扫描室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新的检查技术不断开展,刚开始有部分检查效果并不理想,通过技术和诊断老师、工程师们一起探讨分析问题所在并做相应改进,一段时间之后,大多问题都得以解决。通过这些日子,我看到了一群善于接受新事物、刻苦好学又聪慧的伙伴。

随着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逐步重视,以及临床科室对精准医学影像的需求日益提高,我们的任务变得繁重起来,我的伙伴们也变得忙碌起来。在这里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有各种情况的患者及家属,大多数患者都能够主动配合我们,安静候诊,听从指挥,顺利完成检查。遇到无法配合的小孩,除了让患儿家属安抚以外,我的技师伙伴们也会变着法去消除小朋友紧张与排斥情绪,我的技师伙伴们一次次化身猪猪侠、奥特曼、熊大熊二等,以获得小朋友的信赖。这个时候,他们不仅仅是影像技师,是全能伙伴。遇到配合度差的老年或者特殊患者,我的技师伙伴们不厌其烦的耐心安抚,反复试检,直到获得能够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为止。虽然大多时候医患都是和谐的,偶尔还是会遇到无理蛮缠的患者,我们年轻的技术老师可能会因为应付经验不足,委屈得掩面而泣。这个时候,我们年长一些的老师都会及时地充当起调解员的角色,保护好年轻技师的同时安抚好激动的患者完成检查,科室其他伙伴们也都及时主动上前关心我们的年轻技师,他们是一个有责任又团结有爱的群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以往的平静。武汉告急,我的技师和医师伙伴们纷纷提交请战书,申请驰援武汉。他们当中,有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新人,有刚为人父母的小年轻,有家中的顶梁柱,也有年过半百的老革命。虽然他们也对这未知的病毒充满恐惧,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定决心,笃定前行,一双双坚定的眼神中透露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医院派出人员支援武汉的同时,也将大批防疫物资送往武汉抗疫前线。一时间,医院防疫物资紧张、短缺,科室把剩余的少量N95口罩、防护服、面罩等物资优先保障发热门诊的小伙伴。虽然陆续有来自社会爱心企业的援助,依然是杯水车薪。为了节约防疫物资,我的技师伙伴们可以一整天不喝水,减少上厕所避免防护服浪费,一天下来,防护服下的衣服从干到湿,再从湿到干,但一想到可以节省防护服,再苦再累也无悔无怨。没有面罩,我的小伙伴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用废弃的胶片、大矿泉水瓶等等DIY。看着小伙伴们自制各种样式的“全副武装”,滑稽又心酸。透过疫情,我看到了一群无所畏惧、敢于牺牲的可爱影像人。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我到这里已有12年。又到了阳光灿烂,百花盛开的季节,近来我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故障,且越来越频繁,我隐隐的感知到,或许该到我跟大家告别的时候了。临别之际,我把我们的故事讲述出来,希望化作一缕阳光,时刻陪伴在每一个平凡而勇敢的他们身边。

当前票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