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向往蓝天,首先要扑腾翅膀迈过悬崖;
树苗向往高壮,首先要奋力向上破开土壤;
而我向往光,首先要点燃自己将黑暗照亮。
微光
时光流转,回忆倒溯,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席卷神州大地,一时间四方告急、险情临境。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稚气小子,新闻中大多数的话都是听不懂的,唯有印象的是电视中主持人总是神情凝重的重复一个词语:“非典型肺炎”。在我认知中,只是明白“非典”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仅此而已。
最开始的生活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除了学校开始每天测起了体温,喝着黑乎乎的中药,剩下的就是老师不厌其烦地问着“家里有亲戚从疫区来吗?”。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直到某天的午后,才有变化。那天,我一如既往翻看着课本,不一会班主任老师急匆匆来到教室门口,与任课老师三言两语交流之后,大步走上了讲台,作起了宣告——学校即将停课,复课的时间待定。话音刚落,我陡然来了精神,“停课那不就是放假吗?”我心里欢呼雀跃,开始盘算起如何开心的过好所谓“假期”,全然不知“放假”意味着什么。
家中的生活是惬意的,生活就剩下三件事——吃饭、睡觉和捣腾自己的事。爸妈少了外出,也少了许多唠叨,一家人安安心心的待在家里,时刻守着电视关注着疫情的变化。从学校停课那天起,医院似乎变得更加忙碌。看着电视里,身着白衣的人进进出出、穿梭人群。眼前的景象让年少的我心中充满了疑问,回头向妈妈问道:“天气那么热,为什么这些医生护士裹得像个粽子呀?”,妈妈向电视方向看了看,摸着我的头说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更多的人。”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望向顶着烈日的白色“粽子”们,内心产生了一些涟漪,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光,那点光辉聚集而成的温暖的光,也正是在那时,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从医的种子。
亮光
时光似水奔流远逝,弹指间,我走过了青年,迈入了成年,少时的那一缕光深植灵魂、融进血脉,于是18岁那年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医学这个行业,希望能为他人之健康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2019年,我选择回到家乡,进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华西医院龙泉医院)当上了一名放射科技师。技师的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操作设备,而是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病人为中心,制定出个性化的扫描方案,是医学影像诊断前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临床医生的“第一双眼睛”。除了日常的扫描,我们同样要与患者打交道,尽管相处时间不长,但却在点滴中体会到了患者的不易。不仅仅要扫描出一份规范的影像图像,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在繁琐的检查中得到一丝温暖和呵护,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我也从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科室的年轻骨干。
在2020年初的一天,我照常来到科室,上班前把设备进行了检查,并最好了相应记录,这时同事凑上来神神秘秘地说:“听说武汉已经要封城了!”,我微微一怔,难以掩饰惊异的神色回应到:“不会吧,封城!这有点夸张了吧!”“好像是真的,做好准备吧,没准又会像03年‘非典’疫情一样,成为一场灾难。”我一面工作,但心中忐忑不安,难道历史的车轮又不幸碾压到我们,我不禁开始默默的祈祷。命运是任性的,它没有倾听我的祷告,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24日省卫健委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悄然来临。
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收治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医疗机构,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防控疫情的艰巨任务。 那时,我正值春节假期,毫无意外的,接到参与一线防控工作的通知,心中有担心,有犹豫,但也有一种义不容辞的情怀,太多的情绪交织,在这时,我接到了科室主任的电话:“小伙子,准备好了吗?我知道,直面疫情,多多少少都有一丝担忧,我能理解。但是疫情当前,CT检查是作为评价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作为放射技师,是发现和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一环,希望你能调整好心态,既然选择了担当,就应当不辱使命,不要害怕,我们大家都陪着你!今天是除夕,晚上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我的内心逐渐趋于平静,心中慢慢涌上一股力量,它催使我摈弃恐惧,重拾自信。
我第一时间与家人做好解释,父母对我的选择也表示大力支持,虽然他们有担心,但职责所在、责任所系、生命至上、国家至上。我穿上防护服,走进封控区,与科室同事一道,共同筑成防控疫情、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护网”,成为了一名“逆行者”。
那时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搬迁至长康病区,作为放射科奔赴抗疫前线的第一人,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在院感科指导下,我参与了布局长康CT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制定了长康CT的检查流程(包含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CT检查应急流程)、路径以及防护物资管理、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病区同事做好疫情检查、病人救治等工作。坚持每一位患者CT检查一床单一枕套,坚持每一位患者CT检查后消毒,特别是疑似、确诊患者(环境物表和空气,物表含氯用1000mg/L,湿式消毒超30分钟,空气使用消毒机,照射需要1小时),并做好消毒时间的记录与防疫物资管理的记录。记得来长康病区的第二晚上,大概凌晨两点左右接到病区护士长的通知有疑似病人一家三口来做CT检查,此时的我已经在长康病区工作快48小时了,心中却不敢有一丝怠慢。在凌晨两点半左右,顺利地给两位家长做完了CT检查,接下来该轮到他们的5岁孩子检查,可小孩子不太配合,一直哭闹,试了好几次也不愿意躺着在CT检查床上。虽然都戴着口罩,但是从家长的眼神中能够感受得到家长十分地焦虑,于是我主动地和家长沟通,先等小朋友稳定下情绪,睡着了咱们再给小朋友做CT检查,一来不能强行做检查,万一小朋友一直挣扎掉下了怎么办,二来做CT是有辐射的,咱们争取一次性给小朋友做好CT检查;在得到家长的同意后,大概等到了凌晨三点半左右,小朋友睡着了,可一放到检查床上就惊醒了,就这样一次不行来两次,两次不行来三次……终于在凌晨五点左右,在做好防护的提前下,以快速、低剂量的扫描方式给小朋友做完了CT 检查,而这一次,从家长的眼神中感受到的是他们悬着的心已经落地了。临走时,家长的一声谢谢,让人心里暖暖的。
随着疫情的发展,发热病人越来越多,科室领导制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轮班方案,我在坚守了72小时“X战警”之后,终于有同事来换班了,按照院感要求在一脱区(手卫生——摘防护面屏——脱防护服、外层手套、外层鞋套——手卫生)、二脱区(手卫生——内层鞋套、手套——手卫生——脱一次性帽子——摘医用外科口罩——手卫生——戴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终于能够感受空气的清凉,当对着厕所里的镜子看着自己“满目疮痍”的脸,瞬间觉得自己老了十几岁。
回到了宿舍,那便是好好睡一觉,醒来时已是傍晚了,天上的月光皎洁无暇,路边的灯光温和幽美,再加上零零散散的车灯点缀,仿佛是一场交响乐会,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站在窗前,瞭望万家灯火通明,我想到深藏心中的那束光,那束牺牲自己,划破阴霾,照亮黑暗的光。我很庆幸,因为现在的我也将成为光。
阳光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阳光明媚温暖四射,就像一双柔和的手将世间的伤口抚慰,而我们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中迎来了首次胜利。2020年1月24日—5月23日,我们放射科CT检查共计37682人次,其中发热共计3168人次,我们招之来,来之战,紧密团结,同心协力,相对分工,绝对合作,实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零感染、零漏诊。回望抗疫,我看到的是生命至上,人民第一的担当,感受的是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坚强,亲历的是舍生忘死,粉骨碎身的战场,秉承的是尊重科学,精准防控的理念,坚定的是命运与共,薪火相传的信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时代的中国正不断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年轻的我们应当接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思想引领举旗铸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使命,做到“人民医生为人民”,将自己化为祖国的阳光,踔厉奋发、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