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冲完澡,出门,东方天空呈现着鱼肚白。
又是一个通宵的加班!这样的节奏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三个了。一年来究竟有多少?记不清楚了。
他,就是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的影像主管技师杨春旺。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位于济南市东部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介入医学自1998年开始,到2014年9月之前,归放射科管理。当时,他作为影像技师,在日常轮班的同时,兼顾着介入手术的任务。从一年三、五十台至每年三、五百台。鉴于介入手术工作量的日益增多,医院于2014年9月成立了介入科,他便成为了介入导管室的专职技师。医院介入医学发展到2021年,全年介入手术量已经达到了2800余台。
介入手术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实施的微创手术。影像技师在介入工作中所要承担的职责在于维护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行;各类操作模式的合理应用;指导上台医师正确操作设备;合理应用X线实施检查,为医患双方的辐射防护做最优化指导;确认患者信息,核对手术操作的正当性;术后整理病例的影像资料等。看似轻松的职业,其实繁琐并关系着手术的安全进行,需要技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充分了解影像设备,临床知识的储备,对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以及较强的协作和沟通能力等。
作为科室唯一的一位影像技师,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奋斗了二十余年,伴随了三院介入事业的起步、发展与壮大。
医学领域是发展快速、知识不断迭代的特殊行业,传统影像学的内容是工作的基石,锻造坚实的基础是做好影像工作的第一步。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迅速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并主动学习新兴介入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医院介入事业的发展增加了一块坚实的基石。2012年,参加了首届济南市影像技师技术大比武,荣获个人三等奖及团体二等奖。
中专毕业的他深知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学历,通过一步步学习,克服多方不便与困难,拿到硕士学位。通过系统的学习,扎实地掌握了丰富的临床知识,2011年顺利通过了职业医师的考试,与各临床科室的交流、合作更加通畅、精准。
他异常珍惜每一次的手术学习机会。医院各专科手术会聘请不同的大咖教授,他特别珍视这些难得的机会,利用这些机会,认真请教专业上的知识,以及各医院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案。他也积极参加各级别的学术会议,了解、学习全国各地区专业发展的趋势、热点、难点和理念。立足当下,着眼于未来。
通过他的积极争取,与山东大学合作,申请到了省级科研项目。历经五年的辛苦工作,完成了题为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致乳腺肿瘤放射增敏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治疗肿瘤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多年的努力,介入手术量迅猛提升的同时,各专业的协作更加流畅、默契。
随着医院的发展,近几年打造济南市东部区域医疗中心,胸痛中心以及卒中中心逐步建设成熟,介入手术的急症手术量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动脉急性栓塞,全身各脏器急性出血等急症手术由之前的一年十数台到现在每个月可达二十台,全年可达二、三百台,(2017年88台,2018年146台,2019年186台,2020年212台,2021年248台)。如此大的工作量对工作人员也是巨大的考验。
“困难只是借口!”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面对人才迟迟不能引进的困境、巨大的工作量以及随时都可能的加点加班,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的工作斗志!白天的常规手术,提前做好准备,设备维护、保养,物品准备,资料整理等工作见缝插针,各项工作做到严谨细致,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这么多急症手术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他!医院的地下室有一间介入导管室的物品储备间,他就在那里支起了一张上下铺,上边放物品,下铺就可以对付着睡一会了。诺大的地下室到了晚上悄无一人,阴冷、潮湿,他不怕!他说,面对需要急救的一个个鲜活生命,这些都不算啥!地下室里常备有整箱的方便面和矿泉水,因为没有热水,方便面就当干脆面吃了。“权当减肥吧”,一句玩笑话其实饱含了说不尽的辛苦。如此的工作状态持续了一年又一年,最长的一次,他竟然整整十天没有回过家!上高中的儿子心疼爸爸,也曾问他累不累?他回答儿子说“虽然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们所从事的是类特殊的职业,治病救人,逆天改命,不容犹豫!当前虽然有缺人、缺设备等等困难,但是我们仍要全力以赴,度过目前的难关就好了!”儿子懂事的点点头,跟老爸说“你现在的节奏就像正在读高三,我们都加油努力吧!”两人相视大笑。
2021年6月份,医院招聘了两位技师充实到介入导管室。通过几个月的言传身教,系统培训,目前他们也能够独立完成手术任务了。高强度的工作终于暂时得到缓解。待到明年新大楼启用后,再装配两间导管室,那时,工作就更加从容了。在他向往的眼神里满是期待。
人员增加了,就必须对工作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锻炼大家,拓展基本业务能力,他又制定了带领大家到其他影像科室(CT、MRI、超声、放射科)转科学习的计划安排。下一步便是到各专业临床去学习,为介入技师的成长开辟更全面的方向。
问他,“这么多年工作中有什么是最让你担心的?”他说“首要的担心,是病人病情太重,就诊不及时,救治成功的希望很小;其次,怕我的设备出现故障,影响到手术(在工作中,通过细致的维护、保养以及及时的与工程师联系,防患于未然,这么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因设备问题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最后,担心自己身体,在长期超负荷工作下出现大问题而影响到科室工作。2020年6月份,他就曾出现过不明原因的头晕,最重时需要扶着墙走路。这种状况持续了两个多月,他硬是坚持着打着点滴工作在导管室。经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的诸位介入手术的专家们会诊,一致认为是劳累过度、机体休息不过来所导致的头晕。可是,当时的工作现状下,他也只是尽量在手术间期躺一会而已。对于一个曾经热爱骑行的运动达人来说,单车上厚厚的尘土遮住了远方的向往。
他,是我国千千万万影像技师中的普通一员,是奋战在健康战线上无数白衣天使中的一份子。
他,就是这么一个闻风而动的人!一个甘愿默默奉献,不求闻达的人!用他的一句话来代表,就是“生命是需要尊重的!这是我的职业,职业使命使我总是做最简单的单选题,那就是——干!”